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湖北工业大学第三届“两代会”第三次会议校长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30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筑牢发展根基

奋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取得新突破

——湖北工业大学第三届“两代会”第三次会议

年度工作报告

校长  冯征

20233月1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之年,更是我校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和学校70周年校庆之年。一年来,全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奋斗目标和“四个四”的发展思路,紧密对接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使命要求,聚焦学校中心工作和年度工作要点,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主动作为、砥砺奋进,紧紧围绕“质效提升”这一工作主线,较好完成了年度主要目标任务,有效推进了“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学校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一是政治建设坚定自觉。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断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政治担当、涵养政治生态、压实政治责任。二是组织建设规范有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优化组织结构和强化组织能力为重点工作,全力做好各项党建工作。各层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扎实开展,2个党支部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验收,获批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三是思想建设深入扎实。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等,全年安排校党委中心组集中研学11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155场,覆盖党员干部、师生群众16000余人次四是政治引领走深走实。持续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统筹“大思政课”建设,成功举办4期《追梦》思政课,全面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建设,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年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120余次,领办完成实事任务12项。五是统战群团工作务实有效。统战工作扎实开展,校、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完成了与200余名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工作,协助民主党派培养发展新成员2名。向民主党派上级组织推荐民主党派省委会委员5人,民建中央代表大会代表1人。成功召开学校第三次团代会、第三次学代会和研代会,“湖北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全国“创青春”大赛银奖等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类竞赛省级以上奖项近100项。成功召开第三届“两代会”第二次会议,两位教职工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六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制定出台《湖北工业大学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等监督考评办法。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依规依纪依法履职用权等情况的监督。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全力配合审计厅开展学校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学校管理服务提质增效。

2.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凸显申报获批国家级双创学院建设单位;获批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获批率居省域高校前列4个项目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参评数量位居省属高校(并列)第一;挂牌成立数字艺术产业学院。二是研究生教育不断改革创新。成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进一步理顺研究生管理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博士、硕士培养规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高被引硕士学位论文数”等3项核心指标中国学位论文计量评价中心排名中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成果贡献率逐年提高三是招生就业核心指标提档进位。圆满完成26名博士生、2423名硕士生、5036名本科生招生录取工作,就业去向落实率、薪酬等就业核心指标位居省属高校前三四是各类竞赛奖励成果丰硕。全年共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励2071项,较去年增加672项奖,其中国家级803项,省级1268项,“互联网+”大赛国赛金奖1项,实现了突破;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校位列61位;校男篮获第24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赛(南区)第11名。五是实践和志愿服务成绩突出。学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3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学校被授予湖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1项,第七批湖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个,3支志愿服务队获“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称号

3.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深度聚焦学科建设“十四五”规划和“135+”学科发展战略2.0,紧扣“绿色+智能”制造两大主题,深入探索“学科-平台-团队”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路径。学校学科专业实现了我省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0%全覆盖、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覆盖90%、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覆盖95%,全面彰显了学校服务湖北区域发展的能力。组织按季填报申博简况表,持续开展申博对标赛,全面提升申博学科竞争优势。是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成功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培育行动之列;化学学科首次突破进入ESI前1%;工程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稳居ESI全球前1%且位次不断前移;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和电力电子工程3个学科蝉联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三是专业建设成果丰硕。新获批1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累计达到31个,省属高校第;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和住建部评估专业数达到16个

4.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全面增强。一是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校科研到账经费为2.72亿元;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并实现了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的突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6项,立项项目数创“十三五”以来历史新高;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项;立项省级重大重点类项目19项二是科研平台建设卓有成效。获批省部共建工业发酵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省部级平台,参与共建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增武汉市中试基地4个;成功申报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建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安全与智能化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平台考核获“优秀”等次三是科技成果大幅增长。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754篇,较2021年增长46.4%授权各类专利583项,各类知识产权转让或许可使用72项;获批省级以上科研奖项26项,其中,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湖北省科技一等奖3项。四是科技服务社会实效显著。成果转化入选全国百强,转化金额3482.24万元,同比增长51.72%;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新增合作企业105家,合作经费达1.977亿元;持续推进“三百工程”选派湖北省科技特派员25名院士专家企业行18人,科技副总19人;赋权改革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央媒和地方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5.人才队伍建设稳中有进。一是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方位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坚持引育并举强化高端引领,全年引育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省级专家人才22人,引进高水平博士102人,遴选“南湖学者”87人。二是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围绕学科建设总目标,师资队伍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现有高级职称教师586人,占教师总数的52.6%;博士101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67.7%;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研习经历占28%;具有工程实践背景教师超过40%。三是持续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充分发挥职称评审指挥棒的作用,以实绩论英雄,修订实施了系列职称评审改革文件,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干事创业、潜心教学科研的活力与动力。四是大力培育选树先进典型。“新材料与绿色化工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李学锋获评“荆楚好老师”,2人获批“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称号,1人获得“湖北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五是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组织庆祝教师节大会、执教从教三十周年表彰,开展《闪亮的名字——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学习、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等活动,表彰在教书育人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个人和集体,加强师德师风正向引领,讲好湖工教师故事,不断弘扬优秀尊师文化,推进师德典型示范教育做深做实。

6.开放办学深入推进。一是引智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获批设立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学科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科技部/教育部“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进入第二个五年建设期;获批省级“智能科学与技术引智创新示范基地”;获准立项各类海外引智与国际科研平台、项目14个;42名师生获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获批资助金额合计约527.72万元。二是“在地国际化”建设深入推进。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课程15门,近2000人次参与课程学习;全年聘请外籍教师33人次,举办师生国际交流沙龙102期,举办师生国际交流研修及培训项目39项,全校师生近5000人次参与学习培训。三是中非合作全面启动。新增非洲伙伴10余个,新申报项目5项,伙伴拓展及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举办“走进非洲”国际讲坛5期,与赞比亚ZCAS大学成立首个中非联合科技创业创新中心,筹备申办南非文达大学绿色科技孔子学院,成功举办首届中非工业创新与技术转移合作论坛,获光明日报、新华网等国家主流媒体关注。四是多元化办学合作共赢。留学出国项目稳步向前,出国留学项目在校生人数达到936人;工程技术学院以“以本为本”“转型发展”为主线,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继续教育办学收入稳步增长

7.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一是“十四五”规划目标指标科学分解。按年度部门将“十四五”规划分解到位,完成二级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形成学校“十”规划执行完成情况报告。二是学校改革发展研究扎实有力。聚焦“双碳”“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等主题,全年编印9期《发展规划参考》。三是智慧校园建设深入展开。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学校智慧校园基础性建设工作,校园网建设初具规模,初步搭建了动态、开的数字基座,实现了用户统一接入、业务随需上线、数据统一纳管的新模式四是制度建设更加规范。严格执行党委全会、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等议事规则,全年共召开党委全会4次,党委常委会会议33次,校长办公会议20次;持续对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废、改、立”工作,全年建立规章制度62个,修订17个,学校制度体系更加完备科学五是依法治校成效显著提升。依法规范各类办学行为,维护学校权益和社会声誉,商贸学院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积极做好法律咨询服务,妥善处理了多个历史遗留问题;以考核为导向引导督促各单位(部门)自觉加强法制建设。

8.平安校园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信息互联互通,确保每日各类防疫信息及时上报,及时有效处理各类疫情防控工作,更好统筹了疫情防控和学校改革发展,确保了校园安全,师生平安。二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认真做好网络舆情的发现、监控及处置工作,及时防范和化解了各类舆情风险和安全隐患。三是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及时处理和有效化解了矛盾。四是不断强化校园综合治理。构建了校领导、校办和各二级单位闭环的24小时值班值守机制。校党委书记、校长与各二级单位签订《湖北工业大学2022年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深入推进“七防工程”建设,定期开展全校重大风险摸排,积极预防安全风险和隐患。2022年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稳定事件,在政治大年中圆满完成了“政治大考”。五是严格做好机要保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重视、全面加强机要保密工作,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强化保密责任,严格落实涉密文件管理规定,抓好保密工作自查整改等日常工作。

9.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一是资产管理安全高效。积极推进学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和管理服务效能,狠抓实验室安全保障。二是办学资源稳步拓展。努力争取财政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基金会年度总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再次获评全省社会组织5A最高级别认证。三是育人环境持续优化。以迎接建校70周年为契机,全面优化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全年共完成15栋公共建(构)筑物、10栋学生宿舍、6栋教职工住宅维修改造以及10万平方米各类用房改造;稳步推进双创中心建设项目施工交付使用篮球馆建设项目、电气大楼维修改造等重点项目;完成虚拟校史馆建设,构建了与实体校史馆展示内容相同而展示风格不同的线上3D校史馆,加强了师生爱校荣校教育。四是保障服务全面提升。开展校园景观改造实施小型维修改造121项、零星维修逾1000项;成功入选“全国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2021年湖北省节水型高校”;教职工一年一次体检得到有效落实,医疗服务供给更加优质便捷;全年家访离退休教职工家庭562户,慰问老同志525人次,开展“集体祝寿”,金婚纪念庆典等敬老爱老活动;关心关爱困难职工,做好春节等重要时间困难职工的慰问工作,发放慰问金;订购更新图书资源信息,满足师生使用需要。

过去的一年,我们隆重举办了建校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系统全面回顾了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办学成果的重要成绩和经验做法,总结了办学70年的光辉历程,成功将学校事业推向下一个十年。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质效提升”,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党建工作坚强有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逐步提升,科技服务社会成效明显,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开放合作办学不断深化,管理服务效能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正在快速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们继续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办学定位,主动抢抓机遇,确保“四个走在前列”强基固本、步疾行稳、成效明显,积极落实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提出的争创“双一流”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和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不懈奋斗!

2022年,学校各项办学成绩的取得,是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校师生奋勇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长期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

在肯定过去一年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建设现代化强国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必须清醒看到湖北先行区建设对高等教育强省提出的新任务新课题;必须清醒看到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率先突破带来的新形势新期待;也必须清醒看到学校的发展仍面临爬坡之艰和闯关之难。比如,我们面临着办学基础和条件与“双一流”建设目标有较大差距,优势特色学科发展不充分,领军人才储备不足,教师队伍活力不够,标志性成果显示度不高,办学资源特别是校园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难题。

面对新挑战、迎接新机遇,我们必须展现新作为,因此,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牢牢把握重要发展机遇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学校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等优势,以精准有效的举措、踔厉奋发的精神,汇聚共担使命、共谱新篇的强大合力,谋定而动、谋定快动,努力交出一份让省委省政府放心、让师生满意的答卷。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一年,做好学校改革发展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学校将2023年定为“人才队伍建设年”,就是希望通过人才工作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加快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构建彰显学校特色和优势的改革发展新格局,引领驱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中展现新担当,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贡献。

1.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二是全面履行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不断健全党对办学治校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三是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大力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四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持续加强党员和干部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干部换届要求,规范有序做好中层干部届满换届、科级干部晋升等相关干部工作;五是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加强统战工作;六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离退休等群团组织的领导,不断增强群团工作实效;七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八是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九是完善依法治校工作体制机制,有序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十是从严从实抓好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完成好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后半篇文章”;十一是大力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维护校园安全;十二是严格落实保密机要工作要求,不断提升保密机要工作的服务保障水平;十三是加强校医院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和重点人群保护,最大程度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坚持人才强校,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一是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要求强化精神引领,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二是积极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不断健全高水平人才队伍引育留用机制,以超常规举措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用心留才、科学用才,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三是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实施更加精准更大力度的人才激励政策,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制度,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活力;四是持续健全教师发展与服务体系,组织做好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以及其他学科类教育教学竞赛,力争竞赛成绩取得新突破;五是认真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六是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和管理运行机制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服务型管理人员队伍。

3.聚焦立德树人,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拓展“五个思政”建设成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二是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做好全国现场推进会实地参观环节接待工作,讲好湖工大故事;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大力推进“大思政课”体系建设;四是组建劳动教育中心,落实劳动教育教学,不断完善美育、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五是深入推进“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大力加强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六是持续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研究能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分类与创新培养,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制机制;七是探索建立校政地企融合发展新机制,奋力打造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力构建产学协同育人新格局;八是实施教科研提振行动,加强教育智库建设,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短学期实践2.0版,稳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九是扎实做好招生与就业创业工作;十是巩固深化“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创建成果,对标对表开展全国文明校园创建。

4.对标一流要求,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一是实施“双一流”建设攻坚战略行动,统筹和集中学校各类资源向重点建设学科汇聚,举全校之力在较短时间内做优做强特色优势学科,力争在“大学者”“大平台”“大奖项”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奋力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水平二是集中精力、统筹资源,试行博士点申报“揭榜挂帅”和评价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推进新一轮“申博行动计划”,攻坚克难打赢新一轮申博攻坚战三是持续做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启动准备,确保取得新突破;四是纵深推进“135+”学科发展战略2.0版,不断深化“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5.强化赋权驱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攻坚行动,积极融入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提升服务行业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不断提升重大项目承担能力;二是启动和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提高资政服务能力;三是继续推进实施绿色工业科技引领计划2.0版,积极发挥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防科研创新平台作用,统筹调配学校资源,努力争创国家级科研平台;四是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行动,协同推进有组织的科研,着力在实现重大原始创新、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五是精准谋划省部级科技一等奖重点团队和项目,加大对重点科研团队的跟踪服务,大力推动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奖励申报,力争实现国家级科技奖励突破;六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创新赋权模式,纵深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七是建好用好学校期刊社、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农机鉴定站等各类平台,不断提高《中国机械工程》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

6.拓展国内外合作,加大开放办学力度。一是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及中非全方位战略合作,争取在留学生招生、学术交流、国际科研合作等方面不断产出标志性成果;二是重点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学院拓展境外一流学科伙伴并开展实质性合作;三是加大高水平海外人才及高质量外籍教师的招聘与引进力度;四是努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国际人才培养新机制,稳步探索创新型人才国际联合培养新模式;五是持续实施“留学湖工”品牌提升计划,按照新要求规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稳妥做好出国留学项目管理;六是加强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建设;七是稳中求进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非学历教育等各类办学活动;八是加强对工程技术学院办学治校的领导与指导。

7.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生机活力。一是继续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持续建立科学完备的教育评价体系;二是大力深化立德树人评价机制改革,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系列制度办法;三是制定新一期单位(部门)2023-2026年任期目标;四是进一步统筹优化校内单位年度考核体系;五是围绕提升质量和提高效率等关键问题继续统筹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持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六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强化师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创新发展。

8.努力改善民生,不断优化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坚持拓展争取办学资源,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二是积极做好校友服务工作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建设工作,加强校友联络,积极募集社会捐赠;三是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和资产管理,创新资源配置方法,加大盘活资产力度,提高资源配置和管理使用绩效;四是持续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依法依规开展采购招标工作;五是进一步推进图书馆功能空间和信息化建设,着重加强重点学科图书专项资源建设;六是积极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巩固“省特级”档案馆建设,全面提升档案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七是密切跟踪、加快推进学校在建和拟建项目,大力加强校园硬件设施改造,坚持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八是充分发挥后勤育人功能,持续推进后勤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坚持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九是坚持教代会和学代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保质保量落实师生合理的意见建议,切实维护好师生合法权益;十是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住房改革、校属资产管理等工作;十一是不断改进医院管理服务体系,继续实施教职工一年一次体检;十二是坚决扛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做好学校定点帮扶村的乡村振兴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

奋斗托起梦想,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特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协同发展为重要途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竞进提质,对标一流,追求卓越,努力建设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在服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荆楚篇章中,贡献更多的湖工大担当和作为!

谢谢大家!

发布单位:学校办公室

 

Copyright  2019  湖北工业大学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单位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  邮编:430068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